Page 36 - 2018年3期
P. 36
I N-DEPTH REPORTING 34 35
深度报道
公益传播的“道”与“术”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8公益传播高级研修班
子西 恒远 / 文 魏星 / 图
9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中国传媒 她强调,通过公益传播,要让更多人明白一个道理:“无
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和培训学院承办的“2018公益传播 缘大慈,同体大悲”。任何人都不能从社会悲剧中受益,今天
高级研修班”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研修班聘请北京大学、中 尤是。所以,让我们的社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悲剧,是全体社
国传媒大学和著名媒体人作为指导教师,以专题讲座、案例解 会公民的责任。“公益传播的目标,是要把公益变成更多人的
析、交流分享等形式,与来自合作媒体、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生活方式,做到人人公益,这是公益传播的意义所在”。
及合作伙伴的68名学员,分享全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科学理念
和实践路径。 传播公益、布慈爱之道的另一个关键是,传播人要先悟
道、明道,如此方能在履职时持正守恒,“不以物喜,不以
慈爱文化:公益传播之“道” 己悲”。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益传播研究所所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宣部新闻阅评员顾勇华在授课中
长、高级研究员吴浣苓认为,相对于“术”而言,“道”讲的 提出,这次研修班针对两部分人员:一是媒体,作为公益传播
是事物的本质。“公益传播的本质是对全社会进行爱的教育, 的主体,媒体人要对公益的本质有深刻理解,熟悉国家的公益
传播慈爱文化”,“其基本功能是强化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责 法律、法规,并首先以公益的专业视角审视需要传播的事件、
任意识,培育公民与人为善的道德习惯,重建社会的信任生 人物。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自己先理解到位,再引导公
态”。她指出,“善良和慈爱是一种境界,是人与人交往的精 众。否则,报道很难到位。二是公益从业人员,要进行必要的
神契约,应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传媒业务培训,使他们具有从传播的视角考量自身慈善行为的
基础能力,了解面对社会公众应该说什么、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