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4期fz
P. 33
李保军说:“儿童的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 如培养他们的韧性、理解和尊重对方、解决问题的模式和能力
会教育三方合力,把孩子教育完全抛给学校是不可取的。提高家 等,这些正是以往我们学校教育所欠缺的”。
庭教育质量,首先要求家长想学习、会学习,而我们的现状不容
乐观。国家正在为家庭教育立法做准备,有的省市已经出台了相 李保军同时指出:“有些媒体把留守儿童当成问题儿
关法规, 如《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明确要求, 童,这样‘标签化’的宣传,容易让人们对留守儿童产生片
三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与其共同生活,或者一方留家 面认识。”
照料。”
家校共同体,教育一颗心
李保军曾去过很多乡村做调查,“平时很多孩子的业余生
活比较单调,看电视成为主要的选择,影视明星对他们的影响 近几年来发生的湖南沅江12岁男孩弑母、毕节留守儿童四
比爸爸妈妈大多了”,所以,他呼吁“应该在影视节目中融入 兄妹自杀、云南镇雄留守儿童除夕夜自杀等令人痛彻心扉的事
更多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包括媒体、互联网公司都应该承担起 件,给了李保军强烈的震撼。这些年针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
社会教育的责任”。 服务虽然增长很快,但相对于庞大的需求群体,供给依然严重不
足。“虽然一些教育公益组织实施了不少好项目,但仅凭一个组
建设积极组织,推动项目产品化 织跑来跑去地做,显然无法满足乡村教师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需
求”,李保军认为,“要探索将成熟的公益服务项目快速复制的
目前,“幸福家”拥有62名全职工作人员、由上百位心理 科学方法,为更多的学校和家庭赋能”。
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导师团队,以及全国范围内24000多名专
业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 之前,“幸福家”主要提供针对C端的公益服务,如对一
线教师和儿童家长。“这也是我们成立伊始定位的目标”,李
李保军认为,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公益团队十分重要,“任 保军说,“现在我们开始针对B端和G端提供更多科学实用的解
何事情,根本在于人”,为此,“幸福家”结合实践经验,创 决方案”。
立了一套包括新人训练、内训机制、督导机制在内的团建解决
方案。新加入“幸福家”的同事,首先要通过熟悉性训练,然 这些年来中国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全民公益意识的不
后接受系统性培训,培训引入了师徒式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内 断增强,移动互联网时代“指尖公益”成为最便捷、广泛的公益
训机制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幸福家人”都能和团队一起成长, 参与模式,社会公益组织快速发展与成长,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
不定期组织大家自我学习和优秀经验的即时分享;根据公益团 数据、可操作的项目和执行经验。但在资源整合、落地渠道等方
队全国分布的特点,建立将个体性、区域性相结合的督导机 面,政府部门仍然具有先天优势。只有在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间
制,优化层级管理。 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取长补短,相互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
利用好当下的公益资源,发挥公益组织的专业优势 。
2019年,“幸福家”将探索建设积极型组织,将积极心理
学应用于机构的日常管理,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建立积极的 “幸福家”成立了合作发展中心,加速启动服务G端的工
内外关系,实现积极的沟通,在管理中发现和发挥人的积极品 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确定将“幸福家”的教育创新模式
质,提升组织效能。 “教育共享平台化,公益服务区域化,项目运作品牌化”。
“幸福家”非常重视项目化产品的培育,围绕核心教育项 李保军的设想得到了很多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幸福
目开发了一系列周边文创和教具学具。深受好评的“我接受” 家”已经和十几个省的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合作。贵州省毕节市
表达卡牌,核心理念是提倡“爱自己,接受自己”,每张牌 教育局组织了220多位老师参加幸福家庭种子师资培养计划,联
写着一个问题, 如“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是 样的”“我 合培养家庭教育公益讲师;2018年,“幸福家”与全国43个县
可以为我的团队或者家庭做 ”“我引以为豪的3个优势 的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实施了“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养计划”。
是 ”,游戏由6到8人一组,一人拿走最上面的一张牌,如
果抽到的是问题,回答问题即可,如果抽到的是行动方案,按 2018年,“幸福家”开始与中国儿基会合作设立了“儿
照牌面的要求去行动,如果抽到的是肯定的句子,大声地把它 童心理护理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开展乡村儿童心理关爱公益
念三遍。第一个人结束后,依次轮流。 活动, 包括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建
设 “ 幸 福 家 园 —— 青 少 年 心 灵 成 长 综 合 空 间 ” , 发 放 “ 积 极
一盒卡牌,携带方便,规则简单易懂,好上手好操作,寓 BOX——青少年心理品质培养工具包”等项目。
教于乐。李保军自己的包里总是装着几盒卡牌,走到哪里都会
向人推介。“一个卡牌游戏,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孩子成长, 目前,“幸福家”已在全国设立了1500个家庭成长中心,
培养的心理护理师资分布在全国4000多所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