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22年第1期
P. 15
13
1 2
1 王福美帮助村民干农活。
2 王福美。
子,把女儿送到西昌读书,公婆也和他们一起生活。 小时候,让王福秀最无奈的是她的两个“拖油瓶”——弟
如果人心能像电脑硬盘一样分区,王福美说肯定很麻烦, 弟和妹妹。从六七岁起,她要去放牛,每次放牛时手里牵着弟
因为她不知道要分给博石村的空间大一些,还是分给女儿的空 弟,背上背着妹妹,弟弟小她一岁,妹妹小她四岁。放牛是比
间大一些,“如果技术允许,就动态分配吧。只要到了博石 较轻松的活,看着弟弟别到处乱跑,哄着妹妹别哭,看着牛别
村,所有的心思全是脱贫攻坚,稍有闲暇,满脑子都是女儿, 啃了别人的庄稼。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要帮着
“不指望她大富大贵,只希望她能有快乐的未来”。 爸爸妈妈干田里的活。
因为春蕾计划的资助,王福美家的贫困到她这一代结束 和所有大凉山中的人家一样,靠种玉米、土豆、苦荞维持
了。曾经有个别彝族父母对女孩子上学有抵触。遇到这种情 全家生计,家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日子过得很苦。
况,王福美会告诉他们:“你们老了后要子女养你们,他们都 和绝大多数大凉山女娃的命运相同,她勉强读完了五年小
很穷,怎么养得了你们。看看我,我要是不上学能有今天吗? 学就辍学了,弟弟被送到西溪河中心校读书。原因是一样的,
让他们不再穷下去,就得让他们读书,读了书就会像我一样有 家里没有钱供两个孩子上学;结果也是一样的,女娃回家,男
好生活,他们养你们也会养得好呀。”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位 娃上学。
能干又和他们说得来的女乡长当年为了争取上学的权利绝食抗 爸爸妈妈让她辍学,她很伤心,但没有像堂姐王福美那样
激烈的抵触。1992年进春蕾女童班时,爸爸妈妈很痛快地同意
争的故事,对于那些认为女娃不要读书的父母,王福美的人生
了,也没有像堂姐经历了那么多磨难。
经历有着攻无不克的“杀伤力”。
报到的第一天,她在西溪河中心校见到的情境和吉地莫史
当然,这个“利器”今天已没了用武之地,“没有人反对
刘说的一模一样。看得眼花缭乱后,她哭了:学费不收了,住
女孩子读书了”。
宿费也不收了,还给你发书包、文具、衣服,哪里会有这样的
好事。她认定这些东西是要卖给她们的,爸爸肯定没有钱给她
王福秀:
她飞出了鹰都飞不过的大山 买。要是别人都买了,她没有,在班里得多么没面子啊!尤其
是那套漂亮的裙装,她喜欢得眼睛都离不开了。
王福秀是王福美的堂妹,两个人是一个村的——依子村。 春蕾女童班开课了。一个班60个女孩子,相当一部分和
“我们那个村怎么说呢?周围都是山,那种很陡峭的山, 她、堂姐一样,是辍学后重新上学的。失去之后才更懂得珍
一出门,不管向哪个方向看都是山。还有一条河,从山上流下 惜。王福秀说她不是最笨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勤奋的
来,经过村里,向对面的山里流去。抬头,是簸箕大的一块 学生之一。每节课上,她恨不能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刻
天。我们那个自然村有30多户人家,房子建在高低不平的山坡 在脑子里。她知道这是她能否走出大凉山的关键一搏。
上。从没有想过走出去,那么高那么陡的山,鹰都飞不过去, 1993年,她和另外两个同学作为大凉山优秀春蕾女童的代
人怎么走得出去呀!” 表,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织的夏令营。
王福秀这样描述她的家乡。 这是她第一次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