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年1期
P. 36
P ersonal interview 34 35
人物专访
中国儿基会海外筹资的实践证明, 开始改变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把个人的单打独斗变成协调团队行动,“不能要求每个
境外企业先进的慈善理念对中国慈善事业 人都和自己一样,要承认差异,有差异才能产生智慧碰撞,使思考更深化,行动更合
产生了积极影响。正是在海外部的工作经 理。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寻求目标一致前提下的和而不同”。他常常自我反省,认为在
历,培养了徐晓光的国际视野,后来由他 “带队伍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负责的公益项目,他总是在策划之初,把 2015年,中国儿基会调整了秘书处领导班子,开始了空前力度的慈善供给结构
国际合作作为重要思考方向。正是在这样 调整、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徐晓光说:“最显著的变化是内部合规审核流程不断完
的思考基础上,目前由他负责的“护航计 善,从立项到结项,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制度依据,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要有可靠的
划”,把公益目标确定为中国在海外求学 风险控制预案”。他认为,这是中国儿童慈善事业从粗放型向依法有序管理进化的表
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人身安全、教育、 现,“2016年第一部《慈善法》颁布为这一历史性变化提供了法律框架”。
文化、医疗保障和法律服务,引导他们树 在一些人仍然迷恋于“做大做强”时,中国儿基会更强调做强品牌项目,有序
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 拓展品牌张力;做强内部建设,培育一支政治站位高、整体品质优秀、专业能力优
观。项目启动之初获得了中信保诚人寿和 异的团队。2015年,领导免去了徐晓光国际部主任的职务,让他专注于项目筹资部
中信银行共计2000万元的捐赠。 的工作。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应急 目前,他领导的部门负责的主要项目包括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青春期女
救援的迫切需求加速了“护航计划”的国 童教育、护航计划、小候鸟基金、少年公益学院等。对这些项目,徐晓光倾注了全部
际化进程。至今,“护航计划”共动员 心血和热情。
200多名志愿者在中美两国同时行动,为 2017年启动的“少年公益学院”,源于一位家长的建议。项目从策划方案,到逐
中国在美中小学生寄送健康防疫包、直购 步推广,三年来稳步发展。虽然目前总体规模不大,但是基础坚实,有序推进,在培
直邮连花清瘟中成药、提供SOS紧急救 养儿童慈善行为习惯方面,效果已经显现。
援服务、开办讲座、编撰《中国小留学生 护航计划谋划之初,得到了基金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和捐助企业、支持单位沟
冠状病毒防疫和就医指南(2020年·美 通时,徐晓光多次满怀激情地陈述构想,并常常为项目能得到大家的共鸣而欣慰。
国版)》在线发布,同时开通爱心护航服 但是,在项目推动中,他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公益项目不能光有设想和愿
务热线,组建爱心互助微信群,为在美小 景,还得有缜密的谋划,“项目启动时愿景较大,后来发现有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
留学生提供防疫、生活和学业指导。截至 项目目标应更加明确,执行程序要更具操作性”。项目启动后的两年来,为这个项目
5月初,已服务家长和留学生超过1.7万 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他实在记不清了,“头发白了很多”。现在,“护航计划”的实
人次。 施路径越来越清晰,效果逐渐显现,他的心情也平缓了许多,“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
近年来,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国际 项目,不能急功近利,要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合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就慈善捐赠而 中国儿基会另一个重点项目——新家长学院,也由他的部门负责实施。他说特别
言,境内企业、社会机构和公民捐赠已经 愿意做这类文化育人的公益项目,虽然见效慢,但是潜力大,可以挖掘拓展的空间广
成为绝对的主力,这标志着中国市场主体 阔,“还有就是锻炼人,你能感受到你在和你推动的项目共同成长”。
的成熟和公民慈善意识的觉醒,折射出中
国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事实”,徐晓
光说。“过去把海外募集的资金、物资用 XuXiaoguang
于国内的公益项目;现在用境内募集的资
金、物资推进海外的公益项目,比如‘恒
爱行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 他开始改变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把个人的单打独斗变成协
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属于中国 调团队行动,“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要承认
儿童慈善事业的贡献”。 差异,有差异才能产生智慧碰撞,使思考更深化,行动
更合理。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寻求目标一致前提下的和而不
和热爱的事业共同成长 同”。他说。
2015年,徐晓光开始兼任项目筹资
部主任。岗位的变化意味着新的挑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