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2年第1期
P. 45
43
求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成人后,在社会上,要承担一个公民被
另外,父母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文化并不等同于学历,而是人类后天习得的一 赋予的责任。“小的时候,家里来客人我
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进而形成良好家风,就需要父母 要端茶倒水,也要参加家务劳动,8岁开
具备一定人类通识的智慧。 始,爸爸就给我们这些孩子分派很多家务
再者,父母应当是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 活儿”,康丽颖说。
绪,例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父母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这时候要告诫自 如今很多家长,仅仅把家庭教育聚
己,“孩子是我要生的,孩子有问题是我的错”。 焦在学习上,其他事情都可以不做,如
情绪管理的同时,还要强调共情能力。
此,便把孩子丰富的生活局限在了一个围
例如孩子一脸委屈地回家,父母要展现出愿意倾听的姿态,孩子便会自然地对父
绕获取好成绩的单一目标上,孩子的视野
母讲,比如“妈妈我今天考试没考好”,这时候,你可以先安慰孩子,“妈妈小时候
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会被弱化,人为
也遇到过,我很理解你的难过”。怎样使孩子抚平心绪,便怎样去解决问题。如果父
造成了孩子思维的局限性。
母能够与孩子共情,当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时,孩子也会与父母共情。
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同时,还要带
另外,还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示范作用。孩子不爱读书,父母应该反思自己是否
孩子亲近自然,并且接触社交环境,二
是一个爱阅读的人,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是在看书还是在玩手机?从康丽颖小学一
者需要家长进行引导。一个人的成长,
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写作业的时候,父亲便在另一个房间看书,第二天吃早饭时,他
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滋养,这种文
会讲头天晚上看的书。于是,因为好奇,小丽颖每天都快快写完作业,然后去看爸爸
那些有趣的书。 化滋养紧紧依靠学校是片面的,其中很
多方面取决于家庭的创设。古人云,读
四、协同育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校社共育 万卷书行万里路,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或
领略名山大川,便是反映了一种很好的
误区四:家校社共育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文化传承。
如何协调家校社共育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在目标导向上,家庭、学校、社会
教育孩子一定要“顺势而为”,即
是完全一致的。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
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
做一个好公民。责任首先在家里,要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要承担学校的责任;长大
异和成长阶段等规律进行施教。并且要
捕捉教育时机。例如一次幸福的旅行,
一次温馨的亲子对话,一场冲突的化
解……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一种教育。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
论是生理、心理,亦或社会性出现问题,
都要及时调试纠正,做到纠偏而行。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句话,“无论父
母还是老师,其实都像一个园丁。在培养
花草树木的时候,如果长得不好我们不会
去指责花,我们会反思,是我提供的阳光
不充足还是养分不够?”进而思考应如何
调整。如果有这样一种反思的心态,孩子
的童年便会更加幸福,他们的人生也将愈
加丰盈。
(康丽颖,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
育学院院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副会长)
(图片来源:康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