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1年第三期
P. 30

D Dlorious Journey  28    29
          光辉历程




















                1   2  3
                      4



            1  参与“春蕾陪伴”活动的女孩们。
            2  “护航计划”活动。
            3  孩子们在安康家园度过元宵佳节。
            4  参与“恒爱行动”的孩子们互赠毛衣。





            标,发起和实施慈善项目,构建慈善价值体系。                               参与中始终保持理性,制定了严谨科学的遴选条件,选择价值
                1981年中国儿基会成立,是中国开启现代慈善的标志性事                     观相近、公信力高、执行能力强的社会机构作为合作伙伴,为
            件。成立初期,中国儿基会发起的慈善项目鲜明地表现出为国                         此不惜以“数量减法”确保“质量加法”。基于新科技的方法
            家和人民分忧解难的特征。1989年发起的“春蕾计划”,直面                       创新应该丰富慈善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而不能使原本正确的价
            教育性别不平等、区域不平等的重大社会问题,制定了明确的                         值体系受到冲击而产生畸变。
            目标和实施路径,是中国儿基会在科学慈善道路上的一次开创                            截至2020年底,中国儿基会依据风险可控和提高慈善效
            性探索实践。2003年1月8日,中国儿基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                       能的原则,对全部众筹项目和专项基金进行梳理,调整、合
            团公司联合推出的"8858手机公益短信"募捐通道正式开通。当                      并、终止存在不同问题的众筹项目,清理了活跃度不高、成效
            晚22点,"8858"特服号已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10多万人次                    不明显的专项基金,以保证慈善目标的纯洁性。
            的爱心捐赠几十万元,再次成为慈善领域在募捐方式上的一次                            中国儿基会对慈善理论的研究注重与慈善项目的结合,强
            创新。                                                 调对慈善实践的指导性。迄今,中国儿基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基会科学慈善的探索之路越走越                       国公益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全国妇联
            宽广。在越来越严格的制度监管和社会监督下,经过审慎分析                         妇女研究所、中信集团、腾讯公司等研究机构、企业合作,发
            和理性思考,中国儿基会提出慈善工作的“公益性和公信力”                         布了多份专题研究报告。
            原则,制定完善了信息发布制度,把信息公开纳入常态工作。                            2012年发布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提出,要构建一
            信息透明是慈善组织必须具备的基础品质,公益效能和信息公                         个称之为“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的“系统性、引导性儿童慈善
            开绝非选择悖论;公益性是实现公益效能最大化和赢得社会公                         需求理论体系”,“引导社会爱心资源的投放和输送,提高社
            信力的首要前置条件;低效甚至无效的公益项目的所谓透明                          会公众慈善捐赠的使用效率”。这份研究报告为中国儿基会在
            度,不但不能赢得社会信任,还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此后一个时期内筹划慈善项目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年,中国发布首部《慈善法》,允许公募慈善基金                         2015年发布的《中国女童教育与发展需求研究报告》以大
            会向非公募慈善机构以联合劝募的方式释放公募资质。以始于                         量详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女童在学校教育、家庭
            2015年的“99公益日”为标志,互联网慈善众筹成为公募善                       教育、安全保护、职业发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的
            款的主渠道,不断翻新的奖励配捐方式吸引着公募慈善组织寻                         发展状况和需求,以及地区、性别、民族、经济、学校、家庭
            求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争取更多项目上线众筹。                              等因素对女童教育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影响,并重点关注贫困、
                面对日渐高涨的互联网慈善众筹热潮,中国儿基会在积极                       留守、早婚、残疾女童之间的差异,为“春蕾计划”等女童教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