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18年1期可复制
P. 36

I N-DEPTH REPORTING  34  35
        深度报道

1  3  1 纽约游学第一日,参观世贸中心遗址,为逝者默哀。
2     2 大都会博物馆是选手们的心头爱。
      3 小选手及家长、老师在大都会博物馆前留影。

      当天,崔春霖什么也没有画,只是不停地问问题,关于古埃及  地微微点了点头。张钰笑着说:“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
的文字、木乃伊的制作、使用的材料、彩棺上的绘画、一层一层的棺     的”。
椁,以及埃及被占领后流行的覆盖在木乃伊上写实的绘画……而这种
种细节,被融入天马行空的想象及个人的绘画特点,都体现在了他第           崔长杰带着儿子又去了一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呆
二天的画里。                             了整整一个下午。作为美术科班出身的艺术从业者,他
                                   对儿子崔春霖在绘画方面没有任何要求和指导,任由其
      此次未来之星艺术之旅的重要环节即颁奖和博物馆游学。在   自由发挥。他对艺术的看法和孩子美育的养成持非常开
博物馆里,由老师引领和讲解,大家近距离接触了梵高、莫奈、卢      放的态度,认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最可宝贵的。
梭、米罗等现代艺术大师,以及各个阶段人类发展史中伟大的艺术作
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时代精神。期间,孩子们问得最多的           崔春霖在角落里专注地玩着游戏,不时会起身走
问题是:老师,这是真品吗?因为,几乎所有博物馆里的珍品画作都     到桌边,在绘画本上画着什么,然后又回去玩游戏,
没有围挡和玻璃罩,可以近距离欣赏,梵高的《星空》,十几米长的     等待下一次灵光乍现的时候再提笔画下来。白色的画
莫奈的《睡莲》……                          纸上,黑色的线条自然流淌,完全是他头脑中的奇思
                                   异想。那天然而无畏的笔触,那些极其繁复的细节,
      即便是工作日,仍不时遇到带着孩子来参观的美国家庭。艺术  以及天然的对构图的整体把握,令人感叹这是一个10
之行的随行家长们不由得感慨:我们的美育教育更多拘泥于书本,而     岁孩子的画作。
他们实实在在地扎根于日常。
                                         崔长杰用了一种极致的表达方式,“我希望他虚度
                             希冀    光阴,没有功利上的追求”。如果说孩子有哪些优势,
                                   他认为是努力而不是天赋,且这种努力是自发的。“就
      马乐融今年10岁,是个初见陌生人很害羞,却形容自己“闷  像我理解的天才,画3000张画的过程是快乐而不是枯燥
骚”,并且喜欢跑酷的小姑娘,同时也是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佳     郁闷”,绘画成为崔春霖生活中完全自然流露的行为,
作奖获得者。                             “这种状态是很多画家刻意追求而不得的”。

      从小没有送乐融去任何早教班的父母,希望保持孩子本真的创
造性和天性。对于参加绘画大赛,全家并没有太在意,直到FAC的
公众号发表了100个孩子对未来城市的设想,其中有乐融的画,她非
常高兴。随着对比赛的正规性和公益性愈加深入的了解,父母感到这
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

      初赛入围是对乐融很大的激励。父亲马可民一直不愿让孩子接
受太多技巧性的训练,而应该更多地去体验与感受,探索精神与好
奇心对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FAC强调的美育理念与我们的
家庭教育不谋而合”,马可民说,希望给孩子传达并且令她保持住
的,是从绘画、艺术和历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提高审美能力,像基因
一样进入她的血液,“当今社会,物质带给人的幸福感正在逐渐消
退,而精神的享受正在上升,美术是一个出口”。

      母亲张钰把乐融的画装订成册或做成明信片,作为礼物送给友
人。她说教育要有顺其自然的过程,也要有适度的引导。如果得奖自
然很开心,但没得奖也不气馁,大赛提供了一个平台,看到其他孩子
的奇思异想,使思路更加发散,提供了新的视角。

      当问到乐融会不会继续参加下一届FAC绘画大赛时,她腼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