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会刊20164期电子版1
P. 19

深度报道 IN-DEPTH REPORTS 17

衡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埋下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持续      是重中之重。在当前社会阶段,改变孩子们、家长、一个地区
热情。正如何流写下的支教感悟:“亲身经历过这个社会的痛,      甚至中国所有乡村的教育观念显得更加迫切。
并成为这个社会痛的一部分,才有真正改变它的动力。”
                                        2016年1月,“美丽中国”在云南大学成立“中国农村教
      据统计,66%的往届老师继续留在教育、政府和非营利领  育研究中心”,希望总结项目的教育实践优势,并将中国农村
域工作。“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们希望这一批人成为关注教       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借此推动政府的决策。
育问题的青年领袖,未来继续发力,助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
展这一伟大的事业” ,刘泽彭说。                        成立至今,在支教实践上,“美丽中国”的步子迈得从
                                  容且坚定,随着经验的积累,“美丽中国”开始关注长期影响
                行动才是力量            力,在教育公益实践上又有了新的尝试。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曾在提案中提到,“美丽中国”以          2016年9月9日,“美丽中国”与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
其号召力和项目实施机制的合理性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典型        教育局合作的兴隆美丽小学举行开学典礼。“美丽中国”首席
案例。                               教育官、前北大附中校长康健担任美丽小学校长,康健说:
                                  “我们创办美丽小学,是想在教学、师资、管理等模式上打造
      以末端实施来说,尽管通过支教,不能让所有的孩子考    自己的标准,培养一种‘美丽’模型,形成示范作用。”
上大学、走出大山,但可以打破孩子们观念上的局限,拓宽眼
界,使他们产生开门看世界的渴望。                        “美丽中国”的项目老师和员工代表曾去看望担任过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宋平,宋老对教育问题依然十分关注,他赞
      扶贫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扶贫重在精准,而观念改变又   赏支教老师的奉献和坚守,并对他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
                                  行动力,解决中国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是如此。”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