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2年第1期
P. 5

CONTENT                               目 录




            02  教育扶贫的又一个中国经验

                “春蕾计划”在大凉山30年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
                教育扶贫的又一个中国经验。


            06  春蕾绽放大凉山

                “春蕾计划”与大凉山结缘的第一个30年,以助学
                扶贫、推进教育性别平等为主旋律,大凉山麓春蕾绽                                                                     02
                放,成为推动彝族等少数民族摆脱贫穷和愚昧、开启
                富裕文明新生活的重要力量。
                                                                                                             刊首语
            16  2022“联合国国际教育日
                ——中国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春蕾计划”的实施,为提升女童受教育水平,增
                强她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社会地位,
                使女童通过教育得到赋权,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更
                美好的未来,不断缩小男女两性发展差距,推动中
                                                                                                             06
                国性别平等进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8  春蕾,闪耀冰雪、融化冰雪
                                                                                                             封面故事
                “虽然每次滑行我都东倒西歪、不停地摔倒,但我
                坚持下来了,太开心了,冰雪运动磨炼了我们的意
                志,也增强了我们的体质。谢谢给予我们关爱和帮
                助的叔叔阿姨”。



            20  教育让中国更美丽

                “美丽中国”这四个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环境保护
                与生态文明,这里讲的“美丽中国”,却是一个组
                织青年到乡村支教的公益故事。                                                                               16


            30 归来的“孩子”                                                                                       春蕾剪影

                大四上学期的一天,杜美皎在自习室接到一通来自
                “守护童年”关爱行动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入
                选2022年寒假“守护童年”活动结伴大使。当对方
                得知她已是第6次参与儿童陪伴公益活动,语气中
                满是惊讶与赞叹。


            35 小候鸟基金:虎年新春的温暖陪伴

                候鸟,沿纬度季节迁移,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有一                                                                      20
                群孩子也被冠以如此诗意的名字,他们平时在家乡的
                学校读书,寒暑假期间从家乡“迁徙”到城市,与在
                城市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假期结束,又告别父母回                                                                     深度报道
                到家乡,社会学家称他们为“候鸟儿童”。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