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20年第三期
P. 16

I   N-DEPTH REPORTING

          深度报道              14    15







































               才散桃李满天下




               又见堂前更种花                                                ——写在“培黎春蕾班”20周年


                                                                       暖石 / 文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与“春蕾计划”结缘始于2001年,那                         1934年,他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时它的名字还叫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当年,在国务院港澳办做                         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从此便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
            公务员的余临,被他读法学博士时的导师召唤到学校,做副校                         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定居中国。
            长。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开办了第一届“培黎春                            1938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艾黎与埃德加·斯诺、
            蕾班”,至今已经办了20年,共出资、筹集700多万元,资助                       佩格·斯诺等创办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1940年代, 他同
            236名女生完成大学专科教育。                                     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取名
                其间的艰辛难为外人道,余临却说:“做了一点小事,本                       “培黎”,一是为了纪念他的人生导师、美国传教士约瑟夫•
            不值得一谈。”                                             培黎,也寓意“为中国的黎明而培训新人”。1945年4月,为
                                                                躲避国民党政府的破坏,艾黎将培黎工艺学校迁往甘肃省山丹
                  培黎的红色基因和余临的公益情结                               县。解放后,学校迁至兰州市。


                1927年4月21日,被中国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所感                        培黎工艺学校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实行
            染,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来到中国上海。不幸的是,上岸的那                         理论联系实际、半工半读的教学方法,吸收贫困劳动人民和逃
            一刻他才知道,蒋介石集团发动的4.12政变,已经毁掉了国共                       难人员子弟入学,培养了一大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员。
            合作发起的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于是,他在上海公共租界谋                         这些学生经过培训,后来成为新中国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当
            了一份差事,每逢休假就到处做公益。                                   时,西北野战军最早的一批汽车驾驶员,就是来自培黎的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