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18年3期
P. 54

C HILDREN'S LANGUAGE  52  53
           童心童语

         编者按

     2018年7月30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首都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
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护航计划”通过系列宣传教育和文化陪伴活动,帮助准备出国深造的青少年学子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读城”是“护航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功课。“读城”活动设置
了系列课程,邀请历史学家、传统文化研究者作为讲师,通过探究式体验学习,让已经或准备留学海外的大
学生和中学生了解首都历史,了解华夏文明的渊源及发展脉络。本期“童心童语”版块刊发了陈瑞麒、姜太
行两位同学参加“读城”系列活动的感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习并掌握观察一座城市、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洞察其地理和人文意义的价值观及方法论是多么重要。

                              ,对我不再仅是一个名词

                                                            陈瑞麒 / 文

      我是一名理科生,比较喜欢生物和化学,所以想    新,其特点归纳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他把太和殿比喻成人体的头
往这个方向发展。目前已经被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录取,       部,那么,领子就是紫禁城。紫禁城的第一颗钮扣是午门,第二颗钮扣
专业是生物工程学。                      是端门,第三颗钮扣是天安门,第四颗钮扣是正阳门,第五颗钮扣是永
                               定门。
      虽然如此,但感觉北京作为我出生、成长的地方,
我对它的了解远远不够。如果有外国友人希望我讲述一             逆向看去,从永定门进来,左边一个衣服口袋是天坛,右边一个衣
下北京城的历史,我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讲起。          服口袋是先农坛。这样的讲解,让我们对于北京城“中轴突出,两翼对
                               称”的特点有了很深的理解。
      未来,我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其实,我自
己感觉无论出国与否,北京的文化都是需要被了解和认             之后,我们又亲身体验了折纸汉服,参观了木作博物馆,到西周燕
知的,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源,作为中国人、北京人,了       都遗址博物馆学习如何通过考古器物去追寻一座城市的历史。了解到北
解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的责任。         京作为燕国始封地的历史,掌握了从考古器物到实证材料、将考古事实

      我的业余爱好是绘画,在专科学校学过素描。平
时,喜欢看各种书籍,包括老北京及中国各地的文化、
历史、地理等内容。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
上的知识终究不如实地体验更能令人念久不忘。

      活动的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跟随朱祖希
老师,以“中轴线”为切入点,重新认识北京这座古老的
城市。

      老先生从历史和地理两个角度讲述,包括课堂教学
不会涉及的方面,比如风水学。虽然,今天的科学已经
昌明发达,我们不会再去从风水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但我并不排斥这些,我觉得它们的确曾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它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的其他内容。

      我们跟着朱祖希老师爬上景山,登高望远。他以
中山装作类比,给我们讲解北京城的格局,令我记忆犹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