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刊第五十期
P. 33

CHINA CHILDREN PUBLIC WELFARE 31
                                                                                        中国少儿公益





               中央民族大学录取,并在那里完成了
               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
                   大学期间,叶黑龙一方面努力学
               习专业知识,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
               行勤工俭学、体育锻炼和宣传民族文
               化,日子过得很充实。她参加了学校
               的陀螺队,并代表海淀区、北京市参
               加市级、全国比赛。因为“春蕾高中
               班”的培养,她还受到了西部助学工
               程的资助——包括助学金,和成绩排
               名在本专业年级前5%的优异学生才
               有的学费减免。
                   在京期间,她积极以学生代表、
               佤族学子代表的身份参加各类活动。
               国庆60周年时,叶黑龙参加了由中央
               民族大学56个民族师生组成的“爱我
               中华”群众游行方阵,并作为少数民                学,在家里带弟弟妹妹、放牛、砍                 一个菜汤,所以为了那瓶辣椒,我们
               族代表参加了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柴,你为什么要天天去学校?”叶黑                也要走回家。”干辣椒配上盐、味
               的盛大联欢。                          龙准备读三年级时,班里陆陆续续有                精、花椒、姜蒜等舂在一起,便是最
                  “‘春蕾计划’改变了我的命运,              人辍学,只有她和为数不多的同学在                好的下饭调料。“有点像北方的油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不可能有后面                努力坚持。                           泼辣椒,但我们那个时候家里吃不上
               这些故事。”提起过去的这段经历,                    小学五年级时,叶黑龙和村里另              油。”一瓶辣椒,省着吃,可以吃两
               叶黑龙很是感激。大学毕业时,她以                一个男同学通过县里的选拔考试,来                三周甚至一两个月。
               全班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                到离家近30公里的西盟县民族小学上                   时光飞逝,当初那个不论遇到多
               后来又读完了博士。毕业后,她受聘                学。父亲送她到学校后,给她留下了5               少困难,都没有放弃求学的叶黑龙,
               于云南大学,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块钱,她一直舍不得花。每年学校会                逐渐成长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统一收取150斤谷子当学生的粮票,有              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一
               我每往前一步,对家乡的孩                    些同学因为家里交不起粮食而被迫辍                名教学科研人员,她一方面坚持佤族
               子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学。在母亲的艰难支持下,叶黑龙坚                语言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同时
                                               持下来了。                           以语言为载体,积极推进佤族社会文
                   叶黑龙很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                  当时,乡里每天只有一趟车到               化研究。
               时代。曾有人对叶黑龙说,如果要研                县城,车费10块钱。司机为了照顾                    尽管如今在很多家乡人的眼里,
               究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教育史,她30年               周末回家的学生,通常只收半价,但                叶黑龙已是当地读书最多的人,但
               来的受教育经历很有代表性,她自己也               他们仍然没钱坐车。有时候周末想回                她从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知
               深有体会。“不要说30年,现在我每               家,学生们便只能走回去。“周六下                道,大家对她有诸多期待,她每走一
               个假期回去,我们那里都在发生翻天覆               午四五点下课后开始走,一路走一路                步,对当地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信
               地的变化。现在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上               玩,有时候凌晨一两点才到家,在家                号”。“我不只代表我自己,受助于
               学条件更好,老师也更加专业。”                 里睡半宿,第二天一早又走路回学                 ‘春蕾计划’和社会上很多人的关爱支
                   叶黑龙记得,她小时候能够坚持              校,常常还要绕道走山区小路。”叶                撑着我一路前行,只有我越来越好,大
               上学的同龄人并不多,家长在意的                 黑龙说。                            家才能更加坚定的认知‘知识真的能改
               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能帮家里                    每次回家,叶黑龙的一个重要               变命运’,这样,才能鼓励更多地孩
               出多少力。于是很喜欢上学的叶黑龙                “目的”便是装一瓶辣椒带回学校当                子努力奋进,尤其是让学生家长改变
               经常被人“批评”:“人家都不去上                下饭菜。“学校只提供一份白米饭加                过去‘读书无用’的观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