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4期fz
P. 3
PREFACE 01
刊首语
慈善也是一种职业
——新时代慈善变革谈之四
张永太 / 文
慈善是汇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公平和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职业。与此相关的有两类人:一
类是捐赠者,我们称之为慈善家;一类是慈善机构从业者。
慈善家把取之于社会财富中的一部分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往小了说是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往大了说是社会文明进
步的表现。慈善家不一定是有钱人,收养遗孤的拾荒老人、照顾孤寡老人的大学生、辞世后捐献仅有遗产的普通退休
教师,他们都是慈善家。
就本质而言,如果说慈善家也得到了回报,那就是全社会对他们的尊敬。尊敬是无法用市场价值评估的无形资产。
专业慈善机构的产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是便有了慈善机构从业者。他们的责任是用专业能力帮助慈
善家实现慈善目标。除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外,他们还需要具备比其他行业更强的道德自觉。
他们中的一些人同时也是慈善家。因为距离慈善家最近,在职业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感动人心的善行善举,情不
自禁参与捐赠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这也说明这个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化人心的作用。
但是,社会应该理性看待这个职业,不能把慈善机构从业者等同于慈善家,要求他们只做奉献,不计报酬。他们
也应该得到和所付出的劳动相对应的报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依照中国现行法律,慈善机构从业者的薪酬要在年度管理费中列支,年度管理费不能超过当年慈善总支出的
10%。这就决定了从事慈善职业显然不能挣大钱。现实情况是,慈善机构从业者的薪酬与其他可比行业相比明显偏
低,对此,虽无官方统计数据做支撑,但所及情况大都如此。即使一些运行状态很好的慈善机构,员工薪酬也难以提
高。主要原因并非受“10%”的法律限制,而是源于社会压力。
中国慈善现代化需要更多高素质从业者,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高素质还意味着具有准确判断和把握中国慈善事
业发展趋势的能力、理论研究能力、高水平的动员传播能力和策划执行能力。认为只要心地善良就能从事慈善职业的
看法,至少是肤浅的。
劳动力向薪酬高的行业流动是市场规律。理性看待、科学安排慈善机构从业者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以慈善为职业选择,是中国慈善现代化的基础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