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卫萍:汲取“春蕾”滋养,勇攀科技高峰

2023/09/15

1.jpg

对房卫萍来说,1997年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如同一把梯子,给了房卫萍向上攀登的可能;也如同一扇门,打开了属于她的崭新世界。

房卫萍出生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一户困难的农民家庭,父母靠微薄的收入仅供她上完小学。就在她以为要告别校园时,妇联干部们从农田找回她——房卫萍得以来到北京171中学,加入首届“首都春蕾班”,度过了充实的六年学习时光。

哺育心灵 获得新生

“当年想都不敢想还能继续上学。”房卫萍回忆过往,心潮澎湃。那时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将在播种、除草中度过。

时钟拨回1997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北京开办“首都春蕾班”,面向全国招收3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女童,房卫萍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而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六年的中学生活,我们30个小姐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房卫萍始终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

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让“春蕾班”的同学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大家不仅能免费用餐,还能穿上合身的服装。房卫萍告诉记者,送餐的叔叔每日风雨无阻,学校准备的宿舍也干净温馨。在北京寒冷的冬天,学校还为“春蕾班”的同学们配备了两名专职生活老师。

初三那年,房卫萍的班主任常晔老师病重住院,课上她说:“希望同学们保持写作,我在医院里也能帮大家修改作文。请大家记住机会就在自己的手中,一定要留住它。”类似这样的暖心呵护还有很多,房卫萍说老师们的关爱哺育心灵,给予新生。

 学习本领 热心公益

被温暖过的人,会回馈以阳光。房卫萍作为北京171中学“春蕾班”的班长,全心全意服务集体、帮助同学。逢年过节,她组织同学到社区陪伴孤寡老人、打扫街道。学习上也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曾获得“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我来北京上学,社会给了我这么多爱,我很幸福也很幸运。所以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房卫萍热心公益的原因简单而真诚。

她和同学每周末都会看望一位老奶奶,“每次我们要走,她都非常舍不得,总想跟我们多待一会儿。次次都把我们送到小巷尽头,才不舍地回去。”

2003年,房卫萍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四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工业大学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大学期间,她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积极热心地组织“学雷锋”等主题活动,期间,还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毕业后,房卫萍来到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工作。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精益求精地完成科研工作,踊跃投身到重大课题攻关研究中。同时担任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委员,热忱帮助同事;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竭尽所能贡献力量。

深钻科技 报效祖国

房卫萍奋战在科技第一线,勤勉奋进,刻苦钻研。在攻克航空发动机焊接难题时,她和同事们深入发动机厂调研,主笔撰写技术方案,攻克一道道科技难题。

“经过日夜努力,我们成功解决了发动机焊接难题。”房卫萍难掩激动地说,“我们的新技术还有望作用于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科研工作十三载,房卫萍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企业重点攻关项目,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绿色制造科技进步奖、国际焊接大赛一等奖等。

“每当看到我们的焊接研究成果应用到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核电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时,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和快乐!”她说。

和房卫萍有着相似出身的“春蕾班”同学以及上百万名春蕾女童,如今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她们有的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有的为病患排解痛苦,还有的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2016年,房卫萍和“春蕾班”的同学们发起了“感恩社会,传承春蕾精神”的活动,目前已资助64名困境女童。她们以实际行动延续爱心,用温暖帮扶回馈社会。

“虽然我们并不富裕,但都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将爱传递下去。”房卫萍道出了所有春蕾女童的心声。

2021年10月11日“国际女童日”,房卫萍聆听了彭丽媛教授号召大家积极为“春蕾计划——梦想未来”行动提升推进工作贡献力量的倡议后,她积极响应,走进校园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同学们特别是女孩子要相信自己、勇敢逐梦,还邀请中小学生到单位的科普基地现场体验,让大家有机会走进科学了解科学、培养科学志向......

了解到“春蕾计划”已在助学圆梦的基础上,创新拓展到实用技能培训、数字教育等领域,多措并举赋能女童成长,她倍感振奋:“‘春蕾计划’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资资助,还有蕴藏其中的‘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这是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房卫萍百感交集,“女童教育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涓滴汇流、踔厉奋发,努力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