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用创新教育教师工作坊点亮教育更多可能性

2023/09/1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心怀教育,谆谆教诲,默默无声地哺花育树。

他们是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彩笔耕耘的教师们。

在如今科技与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教育已开始从基础教育阶段着手,而在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教师们,更是学生科技素养提升的领航者,助力培养孩子们适应未知挑战的能力。如何对教师进行科技赋能,也是我们不断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头图.jpg

这个暑假,24位来自甘肃、青海、河南、吉林、重庆、云南六个不同省份、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教师们,齐聚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参加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开展的跨学科创新教育工作坊,将工作坊的受众从一线教师扩展到公益慈善机构的执行老师们,共同探讨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在这场工作坊中,老师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科技在新时代带来的多种职业可能性,认识更多互联网科技岗位内容,熟悉PBL项目制学习模式如何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多维能力。

齐聚一堂,共话人才培养与职业启蒙

工作坊以《互联网科技人才培养》为题,为老师们分享了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变化。大数据科技时代已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体的未来职业选择。科技发展的加速器使互联网科技领域诞生了多元化的职业,如交互设计师、AI研究员、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等等。工作坊以腾讯为例,分享多元互联网科技岗位的内容和专业要求,并为教师们提供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论,职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兴趣?学生们可以如何实践和体验职业?工作坊以腾讯多年人才培养的经验为依据,让乡村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职业启蒙上有进一步的认知。

在工作坊中,老师们也了解了腾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与素质标准,认识腾讯Mini鹅创想营是如何以PBL项目制学习模式为核心,进行科技研学项目的设计,同时前往春蕾科技素养营地的线下课堂进行实地观摩,亲身体验在腾讯业务导师指导下的课室里,春蕾女孩们如何学习、实践和产出,更深入地体会多元学科与互联网科技结合的项目设计,感受如何用技术辅助学生们学习成果的产出,用技术助力教育。

2.jpg

老师们跨区域与跨学科的背景也是此次交流研讨会的一大亮点。在最后的课题研讨环节中,来自各地区的校长、教师和公益机构的老师们分享了工作坊和营地观摩的收获,在研讨课题“除了传统授课外,如何在其他方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来自甘肃西和一中的付瑞瑞老师提出可以将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尝试,配合学校的硬件建设投入,在教学中融入计算机为载体和工具的学习课程,加强与学科的融合,指导学生进行互联网工具软件的学习,如思维导图、建模工具、设计软件等,并鼓励学生产出可视化的作品,增强获得感。

33.jpg4.jpg

来自重庆黔江新华中学校的刘兵兵校长也表示“工作坊的内容对回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的教育和培养都有很深的启迪,比如说让学生们相互合作研究和发挥创想,用扩散式思维进行交互式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融合,都对我们一线教学提出了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5.jpg

重庆黔江新华中学校课堂

致力科技素养提升,点亮教育更多可能性

66.jpg

来自重庆市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的李应华主任用“震撼”和“惊喜”来形容此次工作坊。“在观摩国风文创IP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从基础菜单操作进展到建模与上色,对材质光线、立体空间、三视图关系等运用自如,让我发现平常我们片面地追求学习效率, 忽略了孩子对艺术和美的追求,这让我不禁反思是否可以将学习效率与素质教育进行更好地结合。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课程中,孩子们学习产品页面背后蕴藏的逻辑,从用户的使用习惯、体验设计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感觉他们在分析思考和创新思维上的提升非常明显。” 

77.jpg

“学生们也向我反馈以往接触科技大多通过微信QQ或者短视频平台,这次线下的参与让她们对科技有不同的认识,对多元的互联网科技职位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些认知让她们意识到未来是有机会加入到科技行业里面,去发现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开拓她们自己的眼界。” 自2018年就开始执行春蕾计划的甘肃彩虹公益社的陈弥老师对学生职业启蒙与生涯规划表示认可与期待:“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对于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论指导,今天备受启发,回去后我觉得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让他们的终身发展有一个规划。”

88.jpg

来自重庆黔江民族中学的何顺祥老师,既是学校的物理老师,也是科技辅导员,他认为:“PBL项目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前沿的学习模式,但是现在实践的人却很少,科技研学项目的分享让我找到了去实践这个课程的方向,我想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工具技术做因地制宜的结合,利用这个项目化学习逻辑,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着手,比如开设兴趣小组或社团,配套电脑平板等硬件设备,让这些孩子们持续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的受益。” 

此次跨学科创新教育的分享是人才教育与培养之路上的起点,未来我们也将与更多地区的教师们开展交流与研讨,用创新教育理念服务更多人,惠及更多地区。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