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哈达和梦想
侗族女孩玉莹的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大山里。她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妈妈在家照顾老人和4个孩子,日子过得很不宽裕。玉莹在三江中学高中一年级读书。每逢暑假,她都会去山上采茶,既能帮着妈妈干活,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她觉得心里很踏实。但是每当听到同学们说这个假期准备去哪儿玩,或者去哪儿旅行,她也会心生羡慕。
“这个假期不一样,我要去北京参加活动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马上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奶奶和妈妈帮我整理要带的东西,整理了一遍又一遍,我觉得每一件东西都在对着我笑。我要去北京参加活动的消息也在全村传开了,村里人都为我高兴。我心里充满了欣喜和感激。”玉莹说。
玉莹参加的活动是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武警春蕾社会实践活动”。受邀请参加这次活动的41名女孩都是“武警春蕾计划”资助的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她们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内蒙古自治区、贵州、青海,这些侗族、壮族、苗族、藏族、彝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孩子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7月22日至28日,孩子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游览长城、海洋馆等,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和玉莹一样,每个要到北京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得知卓玛要去北京参加活动的消息,一家人都很高兴。爸爸让女儿给捎个话,邀请帮助过他们的人来家里做客。卓玛的家在青海省贵南县,那里有皑皑的白雪、绚烂顽强的格桑花和美丽的高原风光。卓玛的妈妈做了奶酪渣,准备了蕨麻,希望女儿能把这些家乡的特产,带给远方那些帮助过他们家的人。卓玛带上了洁白的哈达,在这个藏族女孩的心里,它代表最真诚的感情和最美好的祝愿。在“武警春蕾计划”资助下,卓玛今年以750分的中考成绩,考上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家在甘肃酒泉的晓艳,上小学时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了,母亲一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不仅要照顾老人,还要供4个孩子读书,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每当听到妈妈无奈的叹息,看见她压弯的背脊,我的心里都会很难受。”幸运的是,晓艳得到了“武警春蕾计划”的资助,就读高中的三年里,她获得了经济上的帮助,更获得了鼓励和关爱。终于,她考上了浙江财经大学。上大学的晓艳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出色的成绩回报关心帮助她的人。
“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女孩,在‘武警春蕾计划’的资助下实现了人生梦想。‘武警春蕾计划’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爱,更加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发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晓艳说。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银丽是此行的带队老师之一。她介绍说:“从江县地处月亮山腹地,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长期以来,受历史、交通等因素制约,农村女孩受教育程度不高。幸运的是,从江县得到了‘武警春蕾计划’的资助。每一名‘春蕾女童’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奋力奔跑,追求美好。”
天安门广场、突击队表演和内心真正的渴望
夏日的晨光中,雄壮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东方的第一缕朝霞一同升起。她们深情地凝视着,想记住所有的细节;她们将手放在胸前,唱起国歌。这是很多回,她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这是无数次,她们在心里想象的未来。
此时,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的一燃想在广场上跳一段优美的舞蹈。一燃从小学习中国舞,曾参加红色经典专题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拍摄。她说,出发的前一天,我们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很早就起来梳头发、戴头饰。
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四妹说:“以前我都是在电视、手机、书本上看到天安门,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一颤,禁不住热泪盈眶。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最想说的是祝福祖国。”
孩子们观看了猎鹰突击队的部分军事训练科目,参观了武警部队训练的地方。战斗体能射击、综合演练……8月的阳光下,官兵们在烈日下流汗训练。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长城、鸟巢、海洋馆……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毛叶在参观时总走在参观队伍的前面,听得特别认真,她说回家后要把这次的所见所闻都讲给爸爸听,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桑英说:“之前只见过河里面的小鱼,我很期待去海洋馆,海洋馆里的鱼都非常漂亮,我还看了海豚表演。我也很喜欢古动物博物馆,里面有许多化石。我非常喜欢上地理课,也特别想了解动植物相关知识,这里圆了我的海洋梦、科学梦。”
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情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的女孩万丽说:“在参加活动前我曾担心自己有些内向的性格不受欢迎。后来我发现,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友好,我们成了好朋友,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
“最开始,内向的孩子们不爱说话,通过引导交流,孩子们逐渐开朗起来,甚至愿意在镜头前表达自己。在穿民族服装时,孩子们相互帮助,及时分享当日的收获。这一次,孩子们都做到了更好的自己。”带队老师们说。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带队老师们像妈妈一样照顾她们,鼓励她们每一点的成长进步。
孩子们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很多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女孩一维说,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飞机,第一次坐飞机,也明白了乘飞机的流程。“飞机刚起飞时,感觉心里很紧张。后来看见窗外的光明亮耀眼,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与白云离得那么近,在飞机上看到的风景与平时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以后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让我家里人都能坐一次飞机,走出大山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活动结束的前一天,孩子们专门来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和全面的陈列展览,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地位变化、文化习俗、杰出人物和社会贡献,特别是“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十年成就展”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生动画卷。孩子们认真地倾听讲解,在“倾听花开的声音 春蕾的故事”展板前合影留念。
21元津贴、561.8元捐款和沉甸甸的爱
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致力于改善贫困家庭女童受教育状况的“春蕾计划”公益项目。2019年启动的“春蕾计划——梦想未来”行动,通过以研学为载体的社会实践行动、以结对帮扶为形式的牵手成长行动等,开启了“春蕾计划”新征程。
帮扶“春蕾女童”也是武警部队一代又一代官兵们的自觉行动和优良传统。自1989年,在社会各界和武警部队的共同努力下,红瑶人聚居的白云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春蕾女童班”以来,武警部队与“春蕾女童”的暖心故事就在持续讲述。
何方礼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警总队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队的一名战士,20世纪90年代初,他每月的津贴有21元。除了留下妹妹的学费和必要的生活费外,他把剩下的全部都捐给了“春蕾计划”。时光流逝,也正是因为“何方礼”们的爱心资助,让许多“春蕾女童”改变了命运。
2023年7月27日,武警部队第七次向“春蕾计划”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
捐赠仪式上,基层官兵代表马沁发言。今年,部队组织第七次向“春蕾计划”捐款活动,他积极参加、捐赠善款。同时,作为一名排长,在统计所在中队的捐款情况时,有一名刚入伍几个月的列兵的捐款金额引起了他的注意,“561.8元,当我询问为什么捐款不是整数时,他告诉我,他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当看到这些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时,就仿佛看见了以前的自己。这是他在部队攒下的所有存款,想尽量多给女童们一些帮助”。一个简单的小数点,折射出的是官兵赤诚而热忱的心灵。
马沁在发言中还提到,另有7名已经退伍的老兵,在得知捐款活动后,不仅第一时间联系中队捐助善款,还积极发动亲友共同参与“武警春蕾计划”,虽已退出现役,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忘,“人民武警为人民”的信念没有丢。在“武警春蕾计划”的辐射带动下,中队还有不少家住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官兵,休假期间主动去看望“春蕾女童”。
截至目前,武警部队官兵已累计捐赠1.31亿元,帮助2.7万名春蕾女童完成学业,援建了13所“武警春蕾希望学校”、12个“武警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为6万名女童开展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同时,武警部队还援建了72个“儿童快乐家园”,帮助2万名婴幼儿改善贫血营养状况。
从融水县到大凉山,一座座“武警春蕾希望学校”都留下了武警官兵的足迹,一本本书籍、一件件新衣,都满怀着他们沉甸甸的爱意与责任。而伴随他们一同归队的是“春蕾女童”写下的明信片,字里行间满是对武警官兵的感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当收到“春蕾女童”考入心仪学校的消息,官兵们都会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大家继续护蕾、育蕾的决心。
“春蕾女童”的梦想开花结果,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仍在生动讲述。很多人一直在努力——靠近公益的光、守护公益的光,也成为别人眼里的光。“春蕾计划”项目也期待您的加入,希望用每个人的绵薄之力,带给更多“春蕾女童”光亮和不一样的风景。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