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扶贫助学工程托起我心中的太阳

2005/05/20

    我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小时候,就有个梦想,憧憬自己有一天走出这大山,到大山外面去闯世界。但是,我的家庭二年前却令我不敢有这个奢望。
    奶奶已七十多岁,她那沧桑的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皱纹,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种田。春天,他们满怀希望,将—颗颗饱满的种子播在地里,但是由于地薄、天旱,秋天的收获。常常令人失望,年复一年,即使是一个学年几百元的书杂费,对于一个贫瘠土地上的农民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因穷失学、就是大部分孩子的共同命运了。
    2004年春天,省绿色扶贫助学工程给我,给我们建昌县和我同命运的孩子们送来了福音和希望——给我们每人无偿提供500株蓖麻籽,让我们充分利用山里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房前屋后,山脚地边的空闲地,自己动手种植蓖麻,到秋天保底价收购,若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还可以随行就市,这真是及时雨,我们山里人多了一条致富门路啊!
    由于家庭困难,学校发给我1000粒种籽,10公斤化肥,并告诉我们:播种和田间管理方法,同时教育我们要提高对劳动的认识,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体谅父母的甘苦,品尝“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品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快乐,品尝自己动手创造财富的自豪愉悦。
    干活,是我们大山里孩子的专长,可真象模象样地种起蓖麻来还真不是件易事。第一,要选好地块,大面积播种不具备条件,我们就选房前屋后、地头、山脚的零散地块,既通风透光便于分枝柯杈提高产量,又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地表面积;第二,要适时,蓖麻生长期长,最好是顶凌播种,种时还要上壤达到一定的湿度;才能保证出苗率;第三,中耕锄草、施肥要及时,新品种都是顶花长,最好施两次肥;第四,定尖,采摘要及时,否则突长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实质量。规律掌握了,做起来还要从头开始。我在爸爸的帮助下一共种了500株,刚播完种,我就每天到蓖麻跟前说:“你快长出来吧,你看这阳光多好啊,春天多么美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500株栽活了490株,到了秋天,我共收获了300市斤蓖麻果实,市场价是每市斤1.80元,这笔钱相当我们家全年收入的三分之,解决了我上学的所有花销。奶奶高兴,爸妈高兴,老师高兴,我更高兴,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成功,我从来都没有看过这么多钱,顿时,我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虽然,曾经有过委屈,有过抱怨,流过汗水和泪水,但现在我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这钱是用我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我又怎能不努力学习呢?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我能为那个小家担一分责任了,我不仅个子高了,也更加成熟了。蓖麻成了我人生中的转折点,它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让我对来来、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我和别人同样拥有一片蓝天,拥有一缕阳光,走到山外,让奶奶到山外看看的梦一定会变成现实的,我一定会读完初中,读到大学的!
我是一名中学生,“绿色扶贫助学工程”为我奠定了求学的基础、托起了我心中的太阳。今年我又有幸参加全国的“绿色扶贫助学工程”的试点项目。有了国家儿基会的大力关怀和支持,我们这些农村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就更有希望了。在这里我代表全省12000名受资助的孩子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资助我们上学读书的各个企业、向关心支持“绿色扶贫助学工程”的各级领导、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积极参加试点工作的实际行动,用我们的真心和汗水回报“绿色扶贫助学工程”,回报上级领导,回报生我养我的大黑山!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