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健康成长课教中学生防艾

2006/12/07

    “‘*’代表艾滋病,签一次名,代表发生一次性行为。台上的这些人因为与‘*’发生性行为,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就这样,在场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走上了讲台,其余的同学无能为力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一个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一堂特殊的健康成长课
    2006年11月27日,广西临桂县榕桂社区活动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内,一堂特殊的健康成长课程正在进行。
    来自临桂县二中高一的四十多个学生分成四组围着圆桌坐下。主持人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卡片,要求他们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卡片上签名,每人限签五轮,每一轮只能找一个同学签名。
    “尽量找异性同学签名,同性也可以。”主持人刚说完,不明原因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开始”,学生们纷纷找人在自己的卡片上签名,一开始是找与自己同一桌的人,慢慢向其他的桌子蔓延开来。大家争先恐后,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圈套”。
几分钟后,主持人宣布签名结束,学生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所有的卡片中,有一个是标有‘*’的,请持有那个卡片的同学走到黑板这来。”
张力(化名)很快走到黑板前来。
“‘*’代表艾滋病,现在我们假定张力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听到主持人的话,同学们先是哈哈大笑,而后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这个假定。
接着,主持人要求为张力签名和有张力签名的人走上台来。
“签一次名,代表发生一次性行为。”主持人话音还未落,同学们都笑出声来。
“台上的这些人因为与张力发生性行为,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这次,学生们沉默了。
然后,主持人又请与上面几个同学有签名行为的人走上台来。
就这样,在场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走上了讲台,学生们也只好无能为力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一个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请检查你们的卡片,谁的后面有一个‘C’的标志,请他离开队伍。”
“我有”,李彤(化名)离开了队伍。
“C”代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所以李彤没有被感染,而李彤所签名的人也没有感染艾滋病。
主持人相继介绍了其他可以传染艾滋病的行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等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并拿出安全套,具体解释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这堂健康成长课上,学生们第一次了解了性行为、艾滋病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这堂特殊的课程被称之为“春蕾健康成长项目课”,早在今年3月份开始,在广西谭头乡,浮石镇、中庸乡,宛田乡、花山乡、两安乡、八腊乡、坡结乡的8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部分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现在,这门课程正慢慢向社区内潜在外出打工群体扩展。这正是此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培训的原因。
在这门课里,老师被称作主持人,他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
而课堂讲述的内容,包括交流与行为、预防艾滋病、对性的认识,性别平等、远离毒品等生活技能培训内容。
帮助女童全面发展
    “春蕾健康成长项目”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合作,由广西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的一项公益项目。PATH负责项目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项目资金120万元人民币来源于耐克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办公室负责协调、推广,广西儿童少年基金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春蕾健康成长课的前言写道:“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生活中需要具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适当行为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有效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从而在生活中更自信、更乐观、更健康。”
    春蕾计划办公室主任任纪建告诉《公益时报》,“‘春蕾健康成长项目’的总目标是通过强化女童赋权意识和社区对女孩的支持,提高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以促进贫困地区10-19岁女孩的健康发展。通过向青少年,尤其是女孩提供生活技能培训等活动,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春蕾健康成长项目’通过对女童(和男孩)开展互动式生活技能培训,增强性别平等意识,提高生殖健康和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创造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探索女孩健康成长项目的可持续、可推广机制。”PATH项目官员杨建华对《公益时报》说。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时间为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项目分三步走:2006年3月至8月为项目县试点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为试点县内推广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为项目在广西全面推广阶段。
    “春蕾计划”在转型
    二十年前,在我国,特别是贫困山区尚有少数文盲存在,而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2/3以上;失学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