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儿基会“临时家庭”活动 数百家庭争做爱心父母

2008/05/20

    5月20日《新京报》对昨日儿基会“爱心父母”热线现场做了报道。昨天,是中国儿基会与新京报、北京社区联盟联合发起为灾区孩子寻找“爱心父母”活动的第二天,截止昨晚8时30分,电话报名的临时家庭总数达到712家。通过工行和现场募捐到的资金共计882万元。其中,法国大使馆外交官打来电话,表示要报名助养。

一天报名442家

    《新京报》今日报道中,特别采访了接听热线的志愿者。“接电话接得胳膊疼,耳朵也疼,太多了……”在记者采访的同时,电话声又响起了。昨天截至晚8点30分,一天报名家庭达到442家,比前一天报名的多了172个。

    法国使馆的外交官也打来关于临时家庭的咨询电话。电话中,法国大使馆的人称,他们的外交官和工作人员想报名参加活动,目前他们正在统计人数。

小朋友排队捐钢镚

    “哗啦啦”,一个纸信封里,倒出了一堆钢镚,有一分、2分的,也有1元、5角的。

    据财务科工作人员说,除了百元大钞,纸袋里50多元的捐款都是孩子们捐助的钢镚。

    一队身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儿基会,为灾区人民捐助了1万余元。

报名家庭做志愿者

    昨日中午,一对来自德国的年轻夫妻来到儿基会报名参加临时家庭爱心父母活动。在看到志愿者忙得不可开交时,学儿童心理学的妻子决定留下来做志愿者。

    这位名叫菲尔(化名)的志愿者在接电话时,特意总结了接听电话的情况。她发现,报名参加助养灾区儿童的人学历都比较高,家庭经济情况不错,其中有孩子的家庭占了大半。很多家庭都提出特别想要小女孩。“他们可能是考虑到女孩比较容易融入家庭,在 青春期和家长的冲突也不会很强烈。”菲尔不禁为灾区的男孩担忧。她还发现家长们大都希望助养低龄孩子。她指出,其实有些年龄小的孩子经历的事情往往造成的创伤更大。

    接电话时,这位学儿童心理学的志愿者总会多问几个问题,从对话中判断对方性格。“我希望孩子在新的家庭不会感到孤独。”

 

《新京报》今日的报道中 ,还介绍了儿基会即将派出第一支心理援助专家团赶赴灾区,进行儿童危机心理干预的情况。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