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十年 安康人生】“学霸”姐妹的安康成长路

2018/05/11

10.jpg

小玉现在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祁晗 摄

汶川地震那年,小玉13岁,读初中一年级,妹妹小琳12岁,在念小学。地震后,丧失双亲的姐妹俩被接到山东日照的安康家园,一年后回到四川双流的安康家园。

安康家园的孩子,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孤困儿童。安康家园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712名孩子在北京、日照的安康家园生活了一年,有一部分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父母,最后672名孩子于2009年8月回到成都双流的安康家园。

6.JPG

小玉抱着自己喜欢的熊猫玩偶在家中。陈维松 摄

回忆往事,小玉说,她用在山东整整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慢慢接受了现实。

2008年5月12日,家住绵阳北川县桂溪镇的小玉,在桂溪中学上下午的第一节课。突然,楼开始摇晃,桌子也在动,教室外面有人大喊“地震了”。

当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上,小玉看到对面山上的石头不断滚落,一座房屋就在她面前坍塌了。

大家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只能睡在操场等待家人来接。一天又一天,小玉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直到一个相识的阿姨告诉她父母亲都已经不在。

小玉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一直给爸爸打电话。后来她被接到亲戚家,在帐篷里度过了一个月。

“那时候最难克服的困难,是失去亲人的孤独感。”

8.JPG

在租住的房子里,午休时的小玉在和妹妹小琳视频通话。陈维松 摄

小玉说:“妹妹小琳比我坚强、冷静,考虑问题也更周到,脆弱的反而是我。”每当伤心哭泣的时候,总是妹妹安慰和鼓励她:“我们要好好的”。

小时候姐妹俩经常吵架、争玩具。“地震之后我们都懂事了,相互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小玉说。2008年之后,小玉和小琳姐妹俩再也没有争吵过。

7.JPG

和小琳视频聊天时,小玉一个劲儿询问毕业论文写得怎样了,嘱咐小琳要注意身体,按时吃饭。陈维松 摄

至2013年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小玉在安康家园生活了近5年。

而妹妹小琳高考时,小玉说比自己高考还要紧张。小琳顺利考上厦门大学,小玉主动请缨送妹妹去大学报到。如今,小琳修了海洋生物学和英语专业两个本科学位,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并被保送了学校的天文学专业研究生。

小玉也已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当老师很辛苦,”小玉坦言。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她就感到“传递知识与爱,把一个懵懂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jpg

小玉给学生上语文课。雷声 摄

小玉说,自己从高中时就萌生当老师的念头,与当年借读在山东日照中学的经历不无关系。“那时学习成绩跟不上,心理压力很大。老师从未责怪我,而是经常鼓励我们这些安康家园的孩子。”

安康家园是个很“有爱”的地方:“‘安康妈妈’一直陪伴和关爱我们,默默地站在我们身后。”

3.jpg

小玉跟学生在一起。祁晗 摄

在日照和成都,各有两位“安康妈妈”带过小玉,至今她和山东的“安康妈妈”任阿姨仍保持联系。当年,任阿姨一人带6个孩子,每天睡在客厅,送孩子们上学,接孩子们放学,带孩子们去吃饭和参加各种活动。

“陪伴让我们找回了缺失的母爱,我们有烦恼都会跟她讲。”小玉记得,一次考试没考好,她心里很难受。任阿姨陪她坐在床边聊了很久,一直在鼓励、安慰她。

对于四川双流的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小玉说,他是一个看上去严厉但很有爱的大家长,是六百多个孩子的“安康爸爸”。

4.jpg

小玉跟学生在操场上做活动。祁晗 摄

小玉说,在安康家园的生活,让两姐妹感到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今后的道路并非她们最初想象得那样艰难。“因为有很多人在我们身后默默付出。” 

现在,身处不同的城市,姐妹俩会经常联系。和小琳视频聊天时,小玉一个劲儿询问毕业论文写得怎样了,嘱咐小琳要注意身体,按时吃饭……小玉经常对妹妹说要开朗一些,上大学后要打开心扉,多参加校园实践活动。而妹妹也果然有所改变,现在,她是班里的团支书,练跆拳道、学跳舞,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小玉说,在与妹妹的相处中,自己会变得很啰嗦,不停地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情,要妹妹照顾好自己,教她如何与同学相处,遇到困难要怎样处理等。小琳也会不耐烦,“但我觉得该说的还是要说,因为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姐姐应该去做的事情。”

截至目前,双流安康家园的孩子中,282名学生考上大学、342名学生职高毕业并就业或参军,还有48名学生因年龄尚小还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和学习。

(文/陈维松)

 

 

 

 

 

分享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