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一期简报

2007/03/01

恒爱行动开创社会共享式慈善时代
公益时报 宋宗合
有没有一个不花钱可以参与慈善的全国性平台?如果有,那就是恒爱行动。
  尽管有人将慈善称作富人们的游戏,尽管也有一些零星的志愿活动可以参与,但是像恒爱行动一样吸引了政府官员、社会名人、下岗职工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参与的公益项目,似乎绝无仅有。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评价说,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发掘慈善源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难题,而恒爱行动利用企业捐赠毛线、基金会组织实施、公众奉献手工的模式开辟了一个发掘慈善源、连接慈善链条、构建慈善网的通道,是相当好的公益项目。

  企业活动变身社会公益品牌 开创社会共享式慈善时代
  2005年《公益时报》采访恒源祥公司总经理刘瑞旗时,他就表示恒源祥每年将拿出集团盈利的10%作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资金。
  有这样的公司文化,恒源祥参与公益就理所当然,它曾经投资到各个公益领域,包括救助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传统的绒绣手工艺术、设立创业“天使”基金、连续十几年资助体育事业。但是唯有恒爱行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公益活动发展成为叫响全国的社会公益品牌。
恒源祥公司副总陈忠伟在“恒爱座谈会”上说:“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恒源祥就考虑如何使一个项目能够可持续运作。捐钱、捐物、捐学校,只是面上的简单工作,很难在社会上发动大家共同参与,形成互动。而绒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既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有着广泛的民间编织基础,很容易带动全民参与。恒源祥愿意做到‘衣被天下’,而选择的群体首先是孤残儿童,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这样就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加上与中国儿基会的合作,活动很快得到社会认可。”
  经过两年时间的推广,“恒爱行动”出乎意料地得到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度和参与热情远非其他公益项目可比,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性:就是参与门槛低,动员能力强。因此才能取得投入少,社会效益大,开创社会共享式慈善时代的结果。

  “好”在各方面的增值。物质增值,4万斤毛线增值为10万多件毛衣;精神增值,它的倡导与发动唤起了社会爱心链,让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占据了人们的心灵空间和社会空间;社会资本增值,社会资本简单讲,就是一种社会的网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活动延伸了社会网络,活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能力增值,活动中有60%的低收入群体参与,它使很多没有机会表现能力的弱势人群有了一个表现机会,让他们的能力有了增值的机会。
  “这样的公益项目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的供给模式,才会如此受欢迎。”杨团评价。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经说过:“平民慈善才是慈善的根本品格,发动普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才是具有最澎湃动力的事业。”恒爱行动非常巧妙地融合了“千里慈善一线牵”的中国文化特色,开创了低门槛的慈善平台,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共享慈善的时代。

一团绒线牵动千万父母
——记“恒爱行动”中的感人事迹
一根根穿梭的银针,一件件暖融融的爱心毛衣,一颗颗真挚的爱心,一份份催人泪下的心灵感言,一个个感人的爱心事迹……在这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季节里,一项造福孤残儿童的公益活动——“恒爱行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自10月17日活动启动以来,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历时二个月的时间里,报名的热线电话不断,爱心志愿者踊跃报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众多参与者,演绎着感人的爱心故事。

李素丽及北京公交热线的姐妹们:以后每年都要参加“恒爱行动”
12月20日,北京公交集团李素丽公交热线的姐妹们送来了她们为孤残儿童编织的100件爱心毛衣,表达了他们对孤残儿童的关爱与关心。
公交热线连续两年都参加了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的活动,并且每年都是领走1斤毛线,送来100件毛衣。
热线的61位姐妹全部参与到这次编织毛衣的活动中,就连三位准妈妈,也不甘落后,挺着大肚子坚持着为孤残儿童织毛衣。白天工作忙,只能利用晚上编织,有时织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又要以饱满的精神去工作。有的姐妹们编织后,还不忘仔细装饰一翻,绣上花或是系一条漂亮的丝带,使漂亮的毛衣又增添了几分姿彩。

有些姐妹不仅亲手为孤残儿童编织了多件毛衣,还自费购买了毛线为孩子们编织毛衣。还有很多姐妹都编织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她们边学边织,织出来的毛衣虽然只是大平针,也不是很平整,没有漂亮的图案,甚至有的尺寸也不是很合理,但这一件件的毛衣里却融入了每一位姐妹的爱心,大家都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更多的孤残儿童能带着“母爱”的温暖和关怀,幸福度过寒冷的冬天。
热线姐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了其他部室的工作人员,大家纷纷主动拿出钱、家中的毛线,交到爱心小组长的手中,以表心意,诚恳地说:“以后这种

分享到:

新闻动态